——抚顺煤矿脑科医院小步实走闯开经营路
摘自《矿工报》记者 徐光
时值初冬,气温逐渐走低。而在脑科医院,记者却发现这里到处洋溢着温暖。医护人员略带疲惫的面容中透露着些许微笑;患者的眼神虽然呆滞,却有着一种发至内心的安稳。在白色的衬托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单调,然而又是那么井然有序。
据了解,抚顺煤矿脑科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依托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年来,面对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抚顺煤矿脑科医院采取小步实走,稳扎稳打的方式,使得医院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医院整体创收能力、节支降耗等各项任务指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医院想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身的生存问题。只有自己能够养活自己,才能在市场站住脚。”院长宋庆红说。
沿着这条思路,脑科医院从提升服务质量、扩张市场;节支降耗、深挖内潜;调整策略、规范收费等方面精心谋划,拓宽思路破解瓶颈,逐一确定方案。
2012年,脑科医院实现了建院以来的首次赢利,并打赢了近十年来首次安全无事故、医疗零纠纷翻身仗。
2013年前10个月实现经营总收入超计划6%,实现利润33万元;门诊量同期比增长35.5%;住院人次同期比增长17.8%;完成能耗节支目标,综合节支超计划指标9%;实现安全医疗零纠纷零事故,安全生产无轻伤人身伤害。
2013年前10月实现住院人数1768人次,同期比增长267人次;完成能耗节支目标,综合节支27609元,超计划指标2609元;完成经营总收入2276万元,超计划136万元;按全口径不亏损考核,实现利润33万元,超计划33 万元;实现安全医疗零纠纷零事故,安全生产无轻伤人身伤害。
党委书记徐元楼说:“如今,医院上下齐心,干部员工心顺劲足,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提升服务质量闯市场
11月3日晚,网名“抚顺帅小护”的脑科医院男护士李海涛发了这样一则微博:“今晚值班,被患者打了一耳光,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我的职业不允许我还手。可是我一直想不通,我喂他饭时他还很好,我连父母都没有喂过饭,我对他这么好,却被他打了,我知道他是患者,但心里……委屈啊!医护的苦楚谁又知道呢?”
这则微博一经发出,众多网友包括多个医院的官方微博纷纷为李海涛送上了祝福和支持。
党委书记徐元楼说:“我们的医生和护士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面对的患者是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势群体,他们前一秒可能还好好的,后一秒可能就会躁动起来。所以,我们在全院积极提倡快乐工作法,倡导医护人员树立“把微笑留在脸上、把患者放在心中”的微笑服务理念,把对患者的关心和体贴做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首选。”
“我们的医护人员从业风险很大,因为我们面对的患者很特殊。医护人员被踢、被打的事情时有发生,就我了解到的这类问题目前就有13起了,还有一些他们也不说,问起来就一笑而过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很辛苦,很累。作为一院之长,我很理解他们。我也经常和他们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工作做好,真真正正的为患者着想,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让患者为我们说话,让大家认可我们。”宋庆红停顿了一下说,“市慈善总会做‘精神康宁’活动,会长带人到各家专科医院暗访,发现我们医院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等各方面都优于其他医院,最终才选择了与我们合作。”
据了解,在与市慈善总会合作开展的“精神康宁”救助活动中,脑科医院成功实现了合作项目递延,且由年救助300人次增加到600人次,每位受救治患者治疗期为3个月,医院患者住院量全年增加近三分之一。今年6月,脑科医院又与市慈善总会联合举行了医院义工分队成立授旗仪式,95名义工参加了市慈善总会组织的各类义务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慈善救助影响力。
走出去的办法,让脑科医院形成了变被动接收病人为主动服务病人的模式。
精打细算抓节支
“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要从细从小着手,省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是宋庆红经常在会上和大家讲的话。
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后,由于专科医院的行业特性,窗户采用的是玻璃幕式,室内通风效果不好,夏季室内温度较高。“徐书记想到了离大楼不远的那个备战备荒的防空洞。把那里的冷气引进大楼,就解决了室内温度的问题,既省电又节能。”行政科科长马世铎说。一台食堂改造后不用的风机、100米电缆线再加上PVC管,3500元的成本就将冷气接进了大楼。“试用后,效果很好。明年,我们再接上些PVC管线,就能把两栋大楼的冷气问题解决了,材料成本增加不了多少。一年下来,要比使用电风扇省电多了。”马世铎笑着说。
“我们和生产单位比不了,院里基本都是生活、办公和病房照明用电,同比下降15%,就相当于一年减掉两个月的用电量,难度虽然很大,但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马世铎挠着头说。
脑科医院新病房大楼每个病房中8盏双排24W的LED节能灯管,如今已经改造成了4盏单排,撤换下来的LED节能灯管用于更换了机关、仪检科的老式照明灯管,节省电量达到了50%以上。全院10台电热水器也安装电控装置,根据实际需求严格设定了烧水时间和次数。食堂的两台冰柜和一台24KW夹层锅,在经过行政科的实际测算后也被停用了,食堂的生活用电压缩到了最低限度。
“在物资采购上,我们采用主管院长审批的制度,超计划临时采购物资必须由院长亲自审批。采购回来的物资也是谁列计划谁领用,不列计划的不发放。”马世铎拿着手中的报表说,“物资发放制度很严,没有主管领导的批示就不发,杜绝先领后拿批条和一切人情关。”
马世铎严肃地说:“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就走向了正轨,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我们院长经常告诉我们的。”
多措并举抓增收
“在床位不足、收费低、住院周转率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不利形势下,我们算小账、算精账、算细账,精收细算每项资源。”宋庆红说。
看着工作日志宋庆红说道:“院里各类患者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有的患者住院20多年,执行的收费标准也是20多年前的。还有各单位送来的患者,也是执行各单位以前的支付标准,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和市医保部门进行了协调,按照政策统一了收费标准,执行市直属医院现行的收费价格。院里还及时调整了策略,向市医保中心申请将脑康病房40张综合内科床位中的20张床改成精神科床位,提高了床位利用率,增加康复病房收入,每个月还能增加收入3万元。”
据了解,今年脑科医院还与市残联协调争取到了残疾人精神康复项目。该项目主要用于为顺城区、望花区、李石开发区、新宾县等地区450余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医院门诊量全年将增加近二分之一。10月份以来,脑科医院已经开始为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发药和理化检查,并为每人建立了档案。
看病治病少不了用药。脑科医院还严格控制着治疗过程中的药占比,药品的发放和使用,实行院长、科室主任、医师三级管理制度。用药要根据患者病症的实际情况严格使用,并进行批号跟踪,以杜绝药品流失。院里还针对工伤类患者的药品使用,采取了限定工伤部位用药的方法,全额控制药品的使用,杜绝“蹭车药、人情药”。
药剂科主任郑桂芝说:“我院的药资委员会还对新药的引进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进行立会审批。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下药还采用医嘱点评和跟踪审查,从处方链上严格控制,杜绝多开药,乱用药。”
院长宋庆红依然在她自己的工作日志上描画着,然后抬起头满怀信心地说:“经营收入的稳步改善,让全院医护人员有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大家心气顺了,情绪好了,相信依靠我们全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一定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让更多的人认可脑科医院,实现经营总收入的持续增长。”
下一条:成功不只有幸运